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饮料作物) > 茶树 > 茶藻斑病
茶藻斑病
简 介
英文名
Tea algae leaf spot
异名
茶树白藻病
简介
茶藻斑病是老叶部位的常见病害。各茶区均有发生。缩 图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多为害老叶,嫩叶上极少发生。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小点,以此为中心,渐渐向外扩展,形成较隆起的灰绿色毛毡状物。病斑多呈圆形或近圆形,稍隆起,具纤维状纹理,边缘不整齐。病斑于叶片正反面均可发生,以正面为多,直径1~5mm不等,多时可连成不规则形大斑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茶藻斑病菌Cephaleuros viorescensKunze,属藻类。(1)形态。病斑上的毛毡状物就是藻类的营养体和繁殖体。营养体在叶片表面形成很密的二叉状分支,其上垂直长出孢囊梗,大小(85~340)?m×(13~20)?m。有多个分隔,孢囊梗顶端膨大,上有多个小梗,其顶端着生游动孢子囊,囊内长有许多游动孢子。游动孢子椭圆形,具有双鞭毛。(2)寄主。茶树、柑桔、油茶、山茶、玉兰、冬青、梧桐、荔枝、桂圆、栗、柿等30余种植物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原藻以营养体在病叶上越冬。春季在潮湿的条件下,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,游动孢子在水中发芽,侵入叶片角质层,并在表皮细胞和角质层之间蔓延,以后继续产生游动孢子,通过风雨传播,不断进行再侵染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病原喜高湿,寄生性弱,因此多发生在荫蔽潮湿、通风透光不良及生长势差的茶树上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(1)农业防治:建立新茶园,要注意选择高燥地块。加强茶园管理,注意开沟排水,清除细弱、枯枝,促使通风透光良好。增施磷、钾肥,以增强茶树抗病力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重的茶园,在晚秋或早春停采期喷0.6%~0.7%石灰半量式倍式波尔多液喷雾,或0.2%~0.5%硫酸铜溶液喷雾,或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400倍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