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豆象
英文名
Chinese cowpea bruchid
异名
简介
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(Linnaeus)属鞘翅目,豆象科。为害菜豆、豇豆、扁豆、豌豆、蚕豆、绿豆、赤豆。国内各地均有发生,局部地区密度很高。国外遍布于除澳大利亚外的世界各大洲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幼虫蛀荚,食害豆粒,或在仓内蛀食贮藏的豆粒。
病原物
侵染循环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(1)发生世代。每年发生4~5代,南方可发生9~11代。(2)越冬。成虫与幼虫均可越冬。
形态特征
[形态](1)成虫。成虫体长2~3mm,近卵形。雄虫触角栉齿状,雌虫锯齿状,均11节。前胸背板三角形,后缘中央有一对瘤状突起,鞘翅近方形,腹部肥大,腹末平截,臀板外露,后腿节腹面末端有齿突两个,内侧的齿长而直,端部圆形。鞘翅赤褐色。暗色型雄虫鞘翅在基部、中部,端部有黑褐至黑色3条横纹,明色型雄虫鞘翅除基部和中部外侧各具1个黑斑。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2个椭圆形或桃形或“山”字形。臀板全为白毛,或仅中央具白毛纵带。雌虫体色较雄虫淡,翅上斑纹不如雄虫明显。(2)幼虫。长约3.5mm,肥大,背隆起而弯曲,乳白色,胸足退化呈肉突状,上唇较唇基长。(3)卵。椭圆形,卵长约1mm,宽约0.5mm。淡黄色,半透明,略有光泽。(4)蛹。体长3.4~3.6mm,椭圆形,黄色,头部向下弯曲,足和翅痕明显。
生活习性
[习性]成虫可在仓内豆粒上或田间豆荚上产卵。成虫善飞翔,并有假死习性。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荚豆粒。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农业防治。可将豌豆种子放在光烈日下晒种,可杀死种子中的害虫;也可以用烧开的水,烫种子25秒钟,也可杀死种子中豌豆象,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。(2)化学防治。卵孵化后幼虫即蛀入豆荚,务必在卵孵化前喷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000~1 500倍液,或0.6%灭虫灵乳油 1 000~1 500倍液,或70%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雾,并尽量使每个豆荚均匀着药以提高防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