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豆荚类) > 扁豆 > 扁豆褐斑病

扁豆褐斑病

英文名

Hyacinth dolichos brown spot


异名


简介

扁豆褐斑病是扁豆的一种重要病害。各地均有分布,发生普遍。病株率50%~70%,严重地块达100%,明显影响扁豆产量。

扁豆褐斑病

扁豆褐斑病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该病主要为害叶片。病斑开始时病斑为深褐色,略发紫,大小一般为3~10mm,也有的病斑更大一些。后期病斑的中部变为灰褐色。空气潮湿时,病斑上会长灰黑色霉层,是病原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菜豆尾孢菌Cercospora cruenta Sacc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座深褐色,直径12.5~67.25?m。分生孢子梗簇生,淡榄色,直立,大小(3.75~5.5)?m×(12.5~70)?m。分生孢子无色,鞭形,大小(2.25~3.75)?m×(31.25~132.5)?m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病原以子座组织在病残体上越冬。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,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在夏、秋季露地发病。高温、高湿,种植密度过大,重茬栽培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发病。重茬发病重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[防治](1)农业防治。常发病地块要与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。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,及时深翻。合理施肥,特别是钾肥。雨季注意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,或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~600倍液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