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豆荚类) > 扁豆 > 扁豆白绢病
扁豆白绢病
作者:农博士2025-02-18 16:59
点赞
收藏
热度:4
英文名
异名
简介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主要危害茎基部或葡匐于土表的枝蔓,致病部变褐腐烂,产生大量白色菌丝体和棕褐色近球形的小菌核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.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有性态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(Cruiz)Tu.& Kimbrough.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扁豆白绢病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,条件适宜,菌核萌发产生菌丝,从寄主茎基部或根部侵入,潜育期3~10天,出现中心病株后,地表菌丝向四周蔓延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(1)气候因素:发病适温30℃,特别是高温及时晴时雨利于菌核萌发。(2)栽培因素 连作地、酸性土或砂性地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农业防治:①每公顷施用消石灰1500~2250kg调节土壤酸碱度,调到中性为宜,或大量施用腐熟有机肥。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集中销毁。(2)生物防治:利用木霉菌防治白绢病。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0.4~0.45kg加50kg细土,混匀后撒覆在病株基部,每公顷15千克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展。(3)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施药。每隔7~10天防治1次,防治1次或2次。药剂选用15%三唑酮(粉锈宁)可湿性粉剂,或50%甲基立枯磷(利克菌)可湿性粉剂1份,对细土100~200份,撒在病部根茎处,防效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