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葱蒜类) > > 葱紫斑病

葱紫斑病

英文名

Onion Alternaria leaf spot


异名


简介

葱紫斑病是葱类的一种主要病害。各地均有分布。直接影响葱叶的食用价值和葱籽的产量。

葱紫斑病

葱紫斑病

葱紫斑病

葱紫斑病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主要侵害叶和花梗。发病初期呈水浸状白色点斑,病斑迅速扩大形成宽1~3cm、长2~4cm纺锤形的凹陷斑,先为淡褐色,随后变为褐色至青紫色,周围具有黄色晕圈。此后有的逐渐褪色并形成同心轮纹,湿度大时斑面上产生黑褐色煤粉状霉。如病斑围绕叶或花梗扩大,可使之从病斑处折断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 (Ell.)Ciferri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。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,长度达120?m左右,顶生一个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棍棒状或长椭圆形,黄褐色,8~12个横隔膜、0~数个纵隔膜,(110~280)×(15~20)?m。(2)特性。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4~27℃,病原发育适温6~34℃。(3)寄主。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葱属植物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(1)越冬与初侵染源。南方地区多以分生孢子在葱类作物上辗转危害。北方寒冷地区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病残体上越冬。(2)传播特点。借气流或雨水传播,从气孔、伤口或表皮侵入,潜育期1~4天。吸的伤口是病原侵入的重要途径,因此,蓟马严重发生的时,可使发病加重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(1)气候因素。发病条件为温暖多湿,低于12℃则不发病。发病适温为25~27℃,低于12℃则不发病。温暖多湿的夏季发病重。(2)农业防治。沙质土,旱地,早苗或老苗,缺肥,以及葱蓟马为害重的田块,发病重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[防治](1)种子消毒。病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,故应认真在播前做好种子消毒,可用50%可湿性粉剂福美双、50%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或50%可湿性粉剂托布津,按种子重量的0.4%进行药剂拌种。(2)农业防治。施足基肥,加强田间管理。实行2年以上轮作。(3)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喷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~600倍液,或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58%甲霜灵?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。隔7~10天喷1次,连续3~4次。可任选上述农药一种与80%敌敌畏乳油 或90%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,或2.5%溴氰菊酯或20%速灭杀丁乳油 3 000倍液喷雾混用的,以兼治葱蓟马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