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饮料作物) > 茶树 > 茶红根腐病
茶红根腐病
作者:农博士2025-02-18 15:12
点赞
收藏
热度:3
简 介
英文名
Tea red root rot
异名
简介
茶红根腐病在各茶区均有分布,南方茶区受害重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根部发病,根表生有白色至红色革质分枝状菌膜,后期变为暗红色至紫红色,剥开根部外皮可见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也有白色菌膜,木质部无条纹。根颈处或茎部常有平伏的子实体,也有的子实体呈灵芝状。发病株叶片稀疏,有的枯死。病株上萎凋的叶片附着在枝上,经一段时间才脱落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褐卧孔菌Poria hypobrunneaPetch和平盖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 (Pers.)Patch,均属担子菌亚门。褐卧孔菌子实体初为浅黄色,后转红呈蓝灰色,平伏,紧贴在茎部或根颈处,厚3~6mm,边缘白色,被绒毛。菌膜暗紫褐色,毡状,厚3mm。担子宽棍棒状,大小(9~10.5)?m×(4.5~5)?m。担孢子大小(4~6)?m×(3.5~5)?m,亚球形至球形或三角形,光滑,无色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,条件适宜时长出营养菌丝通过伤口侵染根部。在茶园病根与健根接触即可传播。此外担孢子可借风雨传播,从修剪的茎部伤口侵染,后进入根部。该病病程相当长,侵染后经10年才显症。茶园残存的树桩及病根也会成为传染源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树势衰弱、地下水位高的茶园易发病。管理粗放的老茶园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(1)农业防治:在林地或果园建立茶园时,要干净、彻底地挖除残存树桩或残根。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挖除,在病区四周挖隔离沟,2年后补栽。(2)化学防治:挖除病株后,用75%十三吗啉丁乳油 进行土壤消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