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禾本科) > 高梁 > 高粱苗枯病

高粱苗枯病

英文名

Sorghum seedling blight


异名


简介

高粱苗枯病在全国各地的高粱各产区均有发生。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高粱生长到4~5片叶子时即可发病。始于下部叶片,后向上扩展。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,渐联合,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,种子很变褐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.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,子座黄色至褐色,气生苗丝白色至淡粉红色,具大小两种分生孢子。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略弯,向两端渐尖削,顶端略钝,另一端较锐,具隔膜3~4个,3隔膜者大小(22~39)×(2.5~3.5)?m。小型分生孢子串球状,单胞,无色,长椭圆形或纺锤形,大小(4~30)?m×(l.5~5)?m。无厚垣孢子。有性态为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 (Saw.) Wr.,属于囊菌亚门真菌。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℃,致死温度54℃时6分钟,对阳光抗力强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以茵丝体和厚垣孢子在思部组织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。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,借雨水溅射传播,从伤口侵入致病。病部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,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。植地低洼积水,田间郁闭高湿,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,会加重发病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(1)实行3年以上轮作。(2)加强管理,密度适当,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,不要在低洼地种植高粱。(3)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,雨后排水要及时,严禁大水漫灌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