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蔗锈病
简 介
英文名
Sugarcane rust
异名
简介
甘蔗锈病在华南、华中和西南蔗区都有发生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主要为害叶片。病叶上初生淡黄色小斑点,后渐变褐色长形病斑,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。病斑大小(2~10)mm×(1~3)mm。叶背病斑很快形成略凸起疤点,表皮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,即病菌的夏孢子。病斑数量多时,可合并成斑块,使叶片呈锈褐色干枯。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Sydow和屈恩柄锈菌Puccinia kuehnii Butl.,均属担子菌亚门。(1)黑顶柄锈菌。①夏孢子。橙色或橙褐色,卵圆形至梨形,大小(24.1~34.9)?m×(18.1~25.3)?m,具3~4个芽孔,孢子壁四周均匀加厚。②冬孢子。双细胞,壁光滑,顶壁常加厚,棍棒状,苍白色至砖红色,大小(28.9~45.8)×(14.5~21.7)?m。(2)屈恩柄锈菌。①夏孢子。卵圆形,表面具刺,浅黄色,大小(25~42)?m×(17~25)?m,壁厚1.5~2.5?m,赤道上有4个芽孔。②冬孢子。长椭圆形,顶端圆或平,深褐色,大小(30~56)?m×(15~22)?m,壁厚2~4.5?m,具一隔膜,柄短,黄褐色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该病主要由夏孢子传播,借风力附着在蔗叶表面,经气孔侵入。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甘蔗本身和其他中间寄主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(1)寄主抗性。不同甘蔗品种对锈病的抗病力差异很大。秋植蔗最重,冬植蔗次之,春植蔗最轻。土壤贫瘩、甘蔗生长较差的田块发病较重。(2)环境因素。该病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,气温16~22℃发生最多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(1)农业防治:选用抗病品种,如粤糖71/210、粤糖63/237、闽糖70/611等。及时剥除病叶、枯叶,并集中烧毁,可减少蔗田的病菌数量。③合理施肥,增强甘蔗的抵抗力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喷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8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80%大生M~45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,或80%喷克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。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