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蔗长蝽
简 介
英文名
Oriental chinch bug
异名
甘蔗异背长蝽
简介
又称为甘蔗异背长蝽。学名Cavelerius saccharivorus(Okajima),属半翅目,长蝽科。为害甘蔗、芦苇等禾本科植物。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。台湾中北部及大陆局部地方密度颇大,为害较重。国外分布于日本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成、若虫刺吸叶鞘、叶片的汁液,发生严重时,可致受害蔗苗生长发育停滞,叶片黄枯而死。
病原物
侵染循环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(1)发生世代。福建、浙江、台湾一年发生3代。(2)越冬及虫源。以成虫隐蔽在靠近蔗茎基部的枯鞘或蔗茎中部半裂开的青叶鞘、心叶中越冬。少数以末龄幼虫越冬。(3)发生因素:秋季温暖干燥易发生。
形态特征
[形态](1)成虫。全体黑色.密生灰白色刚毛.体狭长而匀称。头部黑色,呈三角形宽而短,密布粗大刻点。触角位于腹眼的下部共有4节,第1节最短,第2节次之。第1节为淡褐色,第2、 3、4节为黑色。喙有4节,第1、2、4节和第3节大部为棕褐色,其余部分黄褐色,长度超过中足基节。复眼红褐色,呈半球形突出,单眼漆黑色位于复眼稍后。前胸背呈长方形.突起呈盔甲状。(2)卵。似长口袋形,长1.2~1.4mm.宽0.45~0.53mm。有灰白色状网将所产的卵连成排。初产时黄褐色,后期中央部分为红色,两端呈黄褐色。孵化前卵壳头部有一极小的黄褐色区域。(3)幼虫。初孵若虫头部深褐色,胸部为黄褐色,第1、 2、 3腹节为黄色,其余腹节为橘红色,后4节背部中央有1较大黑斑。腹部有刚毛。随着若虫虫龄期增大,头及前、中胸背极、腹部末节为黑色。翅芽基部为白色,其余部分为黑色。到末龄若虫腹部第3、4节背面中央有1白色大斑,腹部第6节背而有2个对称的三角形大斑外,头及胸、腹部均为黑色形似成虫。
生活习性
[习性]甘蔗长蝽为不完全变态昆虫,行两性生殖。若虫变成成虫后2~4天交尾,交尾时间24小时左右。雌虫交尾后4~6天产卵,卵产于甘蔗叶鞘的内侧,每次产卵30粒左右。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农业防治。结合田间管理,经常剥除枯鞘和败叶。(2)药剂防治。5~6月蔗苗高1m左右时,喷洒8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,或50%辛硫磷乳油 1 500倍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