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豆荚类) > 豇豆 > 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英文名

Co可湿性粉剂ea Fusarium wilt


异名


简介

枯萎病是豇豆的一种重要病害。各地均有发生,南方地区发生普遍。病株率可达30%以上,产量损失10%~20%,严重时可超过50%。发病植株最终枯死。

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豇豆枯萎病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春豇豆苗期可以感染,由于此时温度低,一般不表现症状。开花结荚时温度高、雨水多,发病率明显上升。秋豇豆多在苗期发病。(1)叶片。植株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,先在叶片边缘、叶尖部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,继而叶片变黄枯死,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,最后整株萎蔫死亡。(2)根茎。病株根颈处皮层常开裂,其维管束组织变褐。剖视病株茎基和根部,维管束组织变褐,严重的外部变黑褐色,根部腐烂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粉红色霉层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.f.sp. tracheiphilium (E.F.Smith)Snyd.et Hans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病原生长发育适温27~30℃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病原以菌丝体、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表越冬。该病属土传性病害,病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,多年种植豇豆不仅增加接种体数量,同时也提高了病原的致病力。病原经根部伤口侵入,为害维管束组织,阻塞导管,影响水分运输,同时还分泌毒素,引起植株萎蔫死亡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豇豆枯萎病春、秋两季均可发病。连作地此病发生早、病情重,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97.5%。轮作地发病迟,病情轻。在连作地、土壤黏重、偏酸性、土势低洼积水的在块发病重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[防治](1)农业防治。发病地应轮作3年以上,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。选择高燥地块,采用高畦深沟栽植。在酸性黏壤土中增施石灰,可在苗期每公顷沟施1500kg石灰。(2)化学防治:田间开始出现病株时,用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~1 000倍液灌根,每株灌50~150g药液,隔7天左右灌1次。将多菌灵拌药土,将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g拌干土20kg,沟施于播种行中。喷药防治,常用农药有30%绿叶丹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,或50%多?硫悬浮剂 500~600倍液,或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60%琥?乙膦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