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豆荚类) > 豇豆 > 豇豆病毒病
豇豆病毒病
作者:农博士2025-02-18 16:55
点赞
收藏
热度:3
英文名
Co可湿性粉剂ea mosaic
异名
简介
病毒病是豇豆的主要病害,主要是指豇豆花叶病。各地均有发生,为害较大。苗期发病率10%左右,初秋季节发病重,发病率可达70%~80%,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嫩叶出现花叶、明脉、褪绿或畸形等症状,新生叶片上浓绿部位稍突起呈疣状;有的病株产生褐色凹陷条斑,叶肉或叶脉坏死。病株生长不良、矮化、花器变形、结荚少,豆粒上产生黄绿花斑;有的病株生长点枯死,或从嫩梢开始坏死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主要有3种:黄瓜花叶病毒(CMV)、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wpea aphid borne mosaic virus (CAMV)和蚕豆萎蔫病毒(BBWV)。浙江省豇豆球状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(1)越冬与初侵染源。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可通过种子系统侵染,种子带毒率高达17%,成为初侵染源。(2)传播特点。田间发病主要由蚜虫、叶蝉传播和汁液接触传染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夏秋季节干旱易发病。苗期缺水、蚜虫数量多及重茬地等均有利于发病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农业防治。选用耐病品种。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前或发病初期,开始喷1.5%植病灵Ⅱ号乳油 1 000倍液,隔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及时防治传播介体蚜虫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