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水生菜类) > 莲藕 > 莲藕棒孢褐斑病

莲藕棒孢褐斑病

英文名

Lotus brown leaf spot


异名


简介

莲藕的主要病害,发生较普遍,病株率30%~50%,轻度影响莲藕生产。严重时发病率可达80%以上,明显影响正常生产。各地均有分布。

莲藕棒孢褐斑病

莲藕棒孢褐斑病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。叶片发病初在叶片上生绿褐色小斑点,后扩展为暗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,四周具黄褐色晕圈,大小2~8mm,病斑上生有同心轮纹,后期病斑常融合成斑块,致病部变褐干枯;叶柄发病易折断垂下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(Berk.et Curt.)Wei.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上垂直生出,有时膨大,长约600?m,直径3.8~11.3?m;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圆筒形,略弯曲,顶生或单生,偶2~6个孢子接成短链,分生孢子具隔膜4~16个,大小(32~220)?m×(8.4~22.4)?m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病原随病残组织越冬,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,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莲藕生长期气温20~30℃,阴雨较多,此病易发生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[防治](1)农业防治:①收获莲藕前采摘病叶,带出藕田集中深埋或烧毁,以减少下年的初侵染源。在莲藕生长中后期随时将病叶清除销毁,但需注意不要折断叶柄,以免雨水或塘水灌入叶柄通气孔,引起地下茎腐烂。②有条件的最好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,并选择地势较前两年藕田高的塘堰及田块种植。③在无病田块中选择前端肥大的2~3节正藕作种藕,因其养分丰富,叶片可尽快伸出水面,增强抗病性,减少初侵当机会。④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施足腐熟有机肥,增施钾肥,播种后宜灌浅水,有利于提高温度,使其提早发芽。在高温大风季节则应适当灌深水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喷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。每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