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果树(热带及亚热带类) > 龙眼 > 角蜡蚧

角蜡蚧

英文名

Indian wax scale


异名

角蜡虫。


简介

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同翅目蜡蚧科。为害苹果、梨、柑橘、枇杷、无花果、荔枝、杨梅、芒果、石榴、桃、李、杏、樱桃、茶等。

角蜡蚧

角蜡蚧

角蜡蚧

角蜡蚧

角蜡蚧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以成、若虫危害枝干和叶片。叶片变黄,树干表面凸凹不平,树皮纵裂,致使树势逐渐衰弱,排泄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,使整个植株发黑。

病原物

侵染循环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(1)发生世代。一年发生1代。(2)越冬及虫源。以受精雌虫于枝上越冬。(3)天敌。已发现20余种,捕食性天敌以红点唇瓢虫、二星瓢虫、蒙古光瓢虫、黑缘红瓢虫为优势种,同型蜗牛亦捕食若虫。寄生性天敌以红蜡蚧扁角跳小蜂、长盾金小蜂、蜡蚧花翅跳小蜂、软蚧蚜小蜂为优势种,寄生率可达50%左右。

形态特征

[形态](1)成虫。雌成虫短椭圆形,长5mm,紫褐色,蜡壳灰白色略显粉红色。雄成虫体长1.3mm,赤褐色,前翅发达,短宽微黄,后翅特化为平衡棒。(2)卵。椭圆形,紫红色。(3)若虫。初龄扁椭圆形,长0.5mm,红褐色;2龄出现蜡壳,雌蜡壳长椭圆形,乳白微红,前端具蜡突;雄蜡壳椭圆形,长2~2.5mm,背面隆起较低,周围有13个蜡突。雄蛹长1.3mm,红褐色。

生活习性

[习性]初孵若虫雌多于枝上固着危害,雄多到叶上主脉两侧群集危害。刚孵化的若虫暂在母体下停留片刻后,从母体下爬出分散在嫩叶、嫩枝上吸食危害,2龄若虫时分泌白色蜡丝,在枝上固定。

防治方法

[防治](1)农业。发生初期,虫口密度较少时,及时发现,剥除虫体或剪除高密度枝条。合理整枝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(2)药剂。卵孵化盛期喷2.5%天王星乳油2 000倍液,或2.5%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,或40%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