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果树(核果类) > 梅树 > 梅叶炭疽病

梅叶炭疽病

英文名

Ume plum anthracnose


异名


简介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本病主要为害叶,也可为害嫩梢,叶上病斑呈灰白色或灰褐色,圆形,大小4~8mm,病部周围为暗紫褐色,如发生在叶边缘时,病斑成半圆形,后期病斑中部产生黑褐色小粒点,常排列成同心轮纹。病部腐烂脱落,形成穿孔状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(Stonem.) Spauld.et Schrenk.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Gloeosporium frucrigenum Berk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:分生孢子梗短,无色,大小(10~12)?m×(4~5)?m。分生孢子倒卵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圆筒形,具无色,细微的粒状内含物,大小(13~16)?m×(6~7)?m。刚毛褐色,大小(50~60)?m×(3.5~4)?m,有2~3个隔膜。子囊壳单生或群生,球状或洋梨状,直径100~250?m。子囊无色,棍棒状,基部狭窄,大小50~13?m,内生子囊孢子8个。(2)特性:菌丝发育温度范围6~33℃,最适23℃,侵染梅的最适温度为18~29℃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病原主要以菌丝在病梢内越冬,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,通过气流传播侵染叶片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发生重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[防治]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发生重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