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白粉病
英文名
Pumpkin powdery milde
异名
简介
白粉病是南瓜的一种主要病害。各地均有分布,发生普遍,一旦发情发展很快,致使叶片枯死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,以生长中后期为害较重。主要侵染叶片,叶柄和茎也有发病。初期叶片两面出现近圆形白色粉状小霉点,以叶面为多,后渐扩大,白粉斑连成大块,发病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,白粉下面的叶组织先为淡黄色,后变褐色,后期变成灰白色,叶片干枯卷缩。叶柄和嫩茎的症状与病叶相似,但白粉较少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(Sch.)Poll.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.,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梗圆柱形,不分枝,无色。分生孢子椭圆形,单胞,无色,大小(30.2~39.5)?m×(7.38~22.12)?m。闭囊壳褐色,球形,直径67.5~122.4?m,无孔口,表面有附属丝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这2种病原以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,春天放射出子囊孢子,进行初侵染。温暖地区或棚室中病原主要在植株上越冬。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,形成再侵染。病原通过气流传播蔓延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,植株生长后期受害重。田间湿度大,气温16~24℃,干湿交替出现,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种子消毒。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~2天,以杀灭表皮杂菌,提高发芽势。用50~55℃温水浸种8~12小时,再放入1%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~30分钟,冲净后在28~30℃下催芽48~72小时,露白时播种。(2)农业防治。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~3年轮作。每公顷施腐熟农家有机肥75 000~105 000kg、三元复合肥300kg、氯化钾225kg、尿素75kg。伸蔓期一般不追肥,果实膨大期每公顷追施硫酸钾复合肥4500kg,并保持土壤湿润,雨后及时清沟排水。及时摘除基部病、老黄叶,并深埋或集中烧毁。加强田间通风透光,增强植株抗逆性。(3)化学防治。适时用药防治,病害发生前可选用53.8%可杀得2 000型水分散剂 1 000倍液,或27.12%铜高尚悬浮剂 500倍液预防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发病初期可选用10%世高颗粒剂 1 500倍液,或40%氟硅唑乳油 8 000倍液,或43%好力克悬浮剂 5 000倍液,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,或2%加收米水剂 600倍液进行喷雾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喷2~4次。保护地用硫磺熏烟消毒。病初期,每公顷用45%百菌清烟剂3000g,分放在棚内60~75处,用暗火点燃,发烟时闭棚,熏一夜,次日清晨通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