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禾本科) > 水稻 > 水稻黄萎病
水稻黄萎病
作者:农博士2025-02-18 13:39
点赞
收藏
热度:3
英文名
Rice rice yellow dwarf
异名
简介
南方各稻区均有发生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苗期发病植株矮缩明显,叶短小,叶片和叶鞘呈黄化状,无花叶现象,病节呈嫩黄色,分蘖丛生。成株发病,先从心叶发黄,而后叶鞘黄化,最后全株褪色变黄,分蘖黄化矮缩,只有健株的一半高,并在分蘖上长出不定根。发病早的植株多枯死,发病迟的呈包茎穗,结实不良。
病原物
[病原]类菌原体Mycoplasma-like organism简称MLO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主要靠黑尾叶蝉、二点黑尾叶蝉、二条黑尾叶蝉等叶蝉传毒,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。病原主要在黑尾叶蝉体内和几种野生杂草上越冬,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病原主要在黑尾叶蝉体内和几种野生杂草上越冬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。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染病后于7月中旬后显症。7月后孵化的叶蝉从早稻田病株上获毒,迁飞到双季晚稻上传毒,引致晚稻发病。越冬代若虫从晚稻病株上获取毒源后越冬。生产上生长后期染病的,减产较少。但染病稻茬长出的再生稻苗或再生稻仍可发病,成为侵染源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选用抗病品种、抗虫品种。积极防治黑尾叶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