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膏药
作者:农博士2025-02-18 14:22
点赞
收藏
热度:3
简 介
英文名
异名
简介
桑膏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桑树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发生。主要为害老枝干,也能侵害1年生枝条。被害后,无数菌丝互相密集,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菌膜,紧贴枝干,外观似膏药,因此叫做膏药病。菌膜表面平滑,中央为暗灰色,外层为暗褐色,边缘为灰白色,形成明显的轮纹状。老菌膜褐色较深而开裂,易剥离,边缘常产生新的菌膜。枝干常因菌膜紧贴,出现凹陷现象。
病原物
[病原]灰色膏药病病菌为茂物隔担耳菌Septobasidium bogoriense Pat.,褐色膏药病病原为田中隔担耳菌Septobasidium tanakae (Miyabe) Boed.et Steinm.,均属担子菌亚门。担子果平伏,海绵状,棕灰,边缘白色。原担子球形,直径8.4~10?m。担子具3个隔膜,大小(25~35)?m×(5.3~6)?m。担孢子腊肠形,无色,光滑,大小(14~18)?m×(3~4)?m。 为害桑树、核果类果树、柑桔、茶树及多种森林树木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原以菌丝膜在枝干上越冬,梅雨季节产生担孢子,常经桑介壳虫等传至健枝干上,并在其分泌物上萌芽生长,引起为害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桑介壳虫发生较多的桑园,发病较重。桑园土壤湿润、通风透光不良,可加重病害发生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农业防治。低洼潮湿桑园雨后及时排水,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,增强抗病力。桑园附近避免种植其他易发病的植物。强防治桑介壳虫。(2)化学防治:冬季刮除菌膜,然后涂抹波美4~5度石硫合剂或20%石灰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