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食用菌) > 完争性杂菌 > 地碗菌

地碗菌

英文名

Peziza


异名


简介

地碗菌为食用菌的重要竞争性杂菌,经常发生在蘑菇、平菇及生料栽培金针菇的菇床上,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分。

地碗菌

地碗菌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食用菌播种后,在菇床表面长出近圆形、颗粒状子实体,如绿豆至黄豆般大小,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。长大后,顶端开口形成杯状或碗状的的子实体,半透明,近无柄。后期颜色变深,边缘开裂成花瓣状。严重时培养料面上子实体密集丛生,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收到抑制,出菇少或不出菇。

病原物

[病原]地碗菌种类主要有:疣孢褐地碗菌Peziza badia Pers和土生硬皮盘菌P.astracoderma Korf.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地碗菌平时生活于土壤及有机质上,其子囊孢子可随培养料及覆土进入菇床,也可随气流飘散到菇床上,形成初侵染和再侵染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 在培养料有机质丰富、菇房湿度大、通风不良的情况下,该菌极易发生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[防治](1)农业防治:覆土消毒。高温杀菌、覆土粒暴晒、甲醛熏闷、漂白粉拌土等,都可有效杀灭覆土中携带的病菌。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和二次发酵,利用高温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。及时检查菇床,当害菌发生时,应立即立即挖出并补填经过消毒处理的新料,以防止此菌的蔓延。对摘除的子囊果,应立即烧埋,以防交叉感染。(2)药剂防治:必要时也可在床面喷洒0.2%的漂白粉、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