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绿叶菜类) > 苋菜 > 苋菜白锈病
苋菜白锈病
英文名
Amaranth white rust
异名
简介
白锈病是苋菜的一种主要病害,影响苋菜的外观、降低品质和产量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主要为害叶片。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出现点状病斑,淡黄绿色至黄色点,后渐发展为凹陷小黄斑,不规则形,叶片背面产生 白色疱状孢子堆,圆形至不定形,疱状孢子堆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。严重时疱斑密布叶上或连合,叶片凹凸不平,易引起叶片脱落。茎杆被害时肿胀畸形,比正常茎增粗1~1.5倍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苋白锈菌Albugo bliti (Biv)O.Kuntze.属鞭毛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。孢子堆埋生,成熟隆起,散出大量白粉状孢子囊。孢囊梗短棒状,无色,栅状排列,大小(25~56)?m×(12~17)?m。孢子囊球形,无色,大小(14~24)?m×(8~19)?m。卵孢子近球形,暗褐色,直径45~58?m。(2)特性。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20~35℃,最适温度为25~30℃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原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。在温暖地区,病原以孢子囊完成周年循环。第2年卵孢子萌发,引起发病,并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,形成再侵染,完成病害周年循环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幼嫩叶片,有利于病原的入侵。病害的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。在寄主表面有水膜时,有利于病原侵入。阴雨连绵的天气及偏施氮肥发病重。连作发病早而且重,隔年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的卵孢子数,间隔1年可减少84%。栽植密度大、地势低洼均有利于发病。偏施氮肥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种子消毒。播种前种子最好先在阳光下晒1~2天,以杀灭种子表皮杂菌,然后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浸种15~20分钟。②播前用种子重量0.2%~0.3%的25%甲霜灵可湿粉剂或64%可湿性粉剂杀毒矾拌种。(2)农业防治。最好与禾本科如水稻等实行2~3年轮作。选择抗病品种。采用条播或垄作,及时清理、疏除过密株,以利通风排渍和降湿;合理灌溉,宜小水勤浇,不宜大水漫灌;采用配方施肥,注意增施磷、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当发现田间病株时已有部分疱斑破裂,孢子囊已散出,此时进行药剂防治效果已不明显。宜采用塑料膜袋将已发病株植器官包住摘下带出田外销毁或深埋,可有效控制该病大发生。(3)化学防治。发病前或初期喷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68%精甲霜灵?锰锌颗粒剂 300倍液,或50%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600~700倍液,或60%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 500~600倍液,或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800~1 000倍液,或72.2%霜霉威水剂 600倍液。每5~7喷1次,连续2~3次。上述药剂注意交替轮用。采收前15~20天应停止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