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甘蓝类) > 紫甘蓝 > 紫甘蓝菌核病
紫甘蓝菌核病
英文名
Purple Cabbage Sclerotinia disease
异名
简介
菌核病是紫甘蓝的一种重要病害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主要为害茎基部。受害部位呈湿腐状,紫褐色。在潮湿环境下,病部迅速腐烂,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(Libert)De Bary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参见青花菜菌核病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原主要靠菌核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。菌核在干燥的土中可存活3年,在潮湿的土壤中可存活1年。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,产生子囊盘,待其中子囊孢子成熟后弹射出来,借气流传播。首先侵染衰老叶片,然后通过菌丝向健康部分转移危害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菌核一般在2~4月份及10~12月份萌发;北方菜区多在冬春季萌发。排水不良、通透性差、偏施氮肥或遇霜害、冻害或肥害的条件下,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种子消毒。用10%食盐水或10%~20%硫铵液漂种,除去浮在水面的菌核和杂质,反复2~3次后再行播种。播种前把床温调到55℃处理2小时,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菌核。(2)农业防治。实行轮作,最好是水旱轮作。施足底肥,增施磷、钾肥,不要偏施氮肥;加强开沟排水,使土壤适度干燥。病株立即拔除,收集菌核烧毁或深埋。(3)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喷药保护。喷药选用50%氯硝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,或40%多?硫悬浮剂 5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~600倍液,或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~1 500倍液,或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,或40%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。隔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,重点喷撒植株茎基部、老叶及地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