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豆荚类) > 扁豆 > 扁豆炭疽病
扁豆炭疽病
英文名
Hyacinth dolichos anthracnose
异名
简介
炭疽病是扁豆的一种普通病害。各地均有发生。严重时病株率达20%以上,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各生长时期均能发病。(1)子叶。病斑出现在子叶边缘,凹陷,浅褐色,有的呈红褐色,潮湿时有粉红色黏稠物。(2)叶片。病斑初为点状,黑褐色,随病情的发展呈多角形条状,赤褐色至黑色。病斑一般是沿叶脉扩展。(3)叶柄和茎蔓。病斑褐色至红褐色,略凹陷。(4)豆荚。病斑圆形,凹陷,中央黑褐色,边缘浅褐色或褐红色,大小0.5~1cm。扁豆成熟后,病斑颜色渐浅,边缘稍隆起,中央凹陷;种子上的病斑不定形,黄褐色至暗褐色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豆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(Sacc.et Magn.)Bri.et Cav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。子囊壳球形,直径250~380?m;子囊孢子圆筒形,大小(15~22)?m×(4~6)?m。(2)寄主。这种病原可以侵染扁豆、菜豆、大豆、绿豆、蚕豆、豌豆、豇豆等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原在种子、病残体上越冬。幼苗子叶或嫩茎发病后,病部产生病原通过昆虫及风雨传播蔓延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多在夏、秋季露地零星发生。气温17~20℃,相对湿度100%利于发病,生产上温凉多湿或多雨、多露、多雾发病重。密度过大及地势低洼,土壤黏重易发病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种子处理:在播种前种子用45℃温水浸种10分钟。或用40%福尔马林200倍液浸30分钟,然后冲净晾干播种。(2)农业防治。选用抗病品种,选留无病种子。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。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。重病田实行2~3年轮作。间苗时注意剔除病苗,加强肥水管理。(3)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喷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900倍液,或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,或80%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400倍液,或1∶1∶240倍式波尔多液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