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豆荚类) > 扁豆 > 扁豆淡褐斑病
扁豆淡褐斑病
作者:农博士2025-02-18 16:59
点赞
收藏
热度:3
英文名
Hyacinth dolichos Ascochyta blight
异名
简介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生长中后期发生,主要为害叶片。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大小不等,颜色较浅褐色,中央灰褐色,边缘暗灰褐至浅黑褐色,具不明显的轮纹,后期上生稀疏褐色小点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豌豆壳二孢Ascochyta pisi Libert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。分生孢子器球形,黑褐色,大小(100~180)?m×(100~120)?m。分生孢子无色,近圆形,双胞,大小(10~14)?m×(3~5)?m。(2)特性。病原发育适温15~26℃,最高33℃,最低8℃。(3)寄主。这种病原可以侵染扁豆、蚕豆、菜豆和豌豆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。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。播种带菌种子,长出幼苗即染病。病原以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扁豆生长季节天气温暖高湿、多雨,发病较重。植株缺肥、早衰,利于发病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种子消毒。播种前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~5小时后,置入50℃温水中浸5分钟,移入冷水中冷却,晾干后播种。(2)农业防治。重病田与非豆科蔬菜实行2~3年轮作。选择高燥地块,合理密植,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提高抗病力。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,深翻,减少越冬菌源。(3)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喷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,或40%多?硫悬浮剂 6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