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禾本科) > 高梁 > 高粱细菌性斑点病

高粱细菌性斑点病

英文名

Bacterial leaf spot of sorghum


异名


简介

高粱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分布在吉林、湖南、云南等省。

高粱细菌性斑点病

高粱细菌性斑点病
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主要为害叶片。病斑圆形至椭圆形,水浸状,大小2~10mm。初呈暗绿色,后中央变浅,边缘红色,有黄色晕圈。湿度大时有菌脓溢出,干燥后呈薄膜状。病斑多时致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。

病原物

[病原]病原为 Pseudomonas syringae pv.syringae Van Hall称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。异名Pseudomonas syringae Van Hall。(1)形态。菌体短杆状,大小(1.2~1.8) ?m×(0.6~0.7) ?m,单生、双生或成短链状,极生1~4根鞭毛,有荚膜,无芽孢。(2)特性。革兰氏染色阴性,好气性。生长适温25~30℃,最高温35℃,最低温0℃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细菌由风、雨和昆虫传播。较低的温度,12℃左右和潮湿的天气条件利于发病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较低的温度,12℃左右和潮湿的天气条件,利于发病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(1)农业防治: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。避免偏施氮肥,多施磷钾肥,培育壮苗。适时适量灌水,地势低洼多湿的田块雨后及时排水。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,带出田外集中销毁,减少来年菌源。(5)药剂防治。在植株封行期、最迟于病害始见期开始,喷施30%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%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,20%喹菌酮可湿性粉1000倍液等,隔7~15天1次,交替喷施,喷匀喷足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