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纤维类) > 红麻 > 红麻腰折病

红麻腰折病

英文名


异名


简介

红麻腰折病引起茎杆折倒,影响红麻产量。各红麻产区均有发生,华南、长江及黄河流域较普遍。

红麻腰折病

详细资料

为害症状

[为害症状]多在茎杆中部发病,特别是叶痕处最发病。病斑初呈浅褐色,以后逐渐扩大成黑褐色长椭圆形大斑,长达10~15cm。湿度大时,病斑表面密生一层轮纹状的黑褐色霉状物。病部可深入至木质部使之变褐色。病组织较脆,易折断,病部以上组织易凋萎枯死。

病原物

[病原]一种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p.,属半知菌亚门。菌丝淡褐色。分生孢子梗不分枝,丛生,暗褐色,大小(70~164)?m×(8~10)?m。分生孢子浅褐色,倒棍棒形,两端钝圆,3~13个分隔,7~11个分隔,大小(54~126)?m×(15~21)?m。

侵染循环

[侵染](1)菌源。病原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,也能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上越冬,成为初侵染来源。(2)传播。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气流、雨水等传播,进行重复侵染。

发生因素

[发生规律]风雨有利于本病的发生。湿度高,麻株密度大,低洼积水及多年连作的麻地,发病均较重。

形态特征

生活习性

防治方法

(1)种子处理:用种子重量0.5%的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。(2)农业防治: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,并进行深耕,减少越冬菌源。重病田实行轮作。(3)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喷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,或1∶1∶200倍式波尔多液。


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