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作物(纤维类) > 红麻 > 红麻根结线虫病
红麻根结线虫病
英文名
Kenaf root knot nematode
异名
简介
红麻、黄麻根结线虫病在世界各产麻国均有发生。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发生严重。可引起减产20%~30%,严重者达50%以上,甚至失收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受害。极部初生很多细小根瘤,后可长到绿豆至大豆或蚕豆粒大小。虫瘿初为黄白色,后变褐或全根腐烂。严重时每株根系上生数十个根瘤,有的相互融合引起全根或侧根肿胀扭曲变形,细根毛很少,地上部叶色变黄或株枯。
病原物
[病原]我国红麻和黄麻上的根结线虫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1号和2号小种,爪哇根结线虫次之,多数麻区有少量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。(1)形态。成虫雌雄异形,雌虫为梨形,大小(0.36~0.85)mm×(0.2~0.56)mm,雄虫线形,大小(1~1.6)mm×(0.028~0.04)mm。卵椭圆形,无色,较胞囊线虫大。幼虫线形。会阴花纹和吻针形态是区别不同种类线虫的重要特征。①南方根结线虫。南方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有一明显高的背弓,由平滑到波浪形的线纹组成。一些线纹在侧面分叉,但无明显的侧线。②花生根结线虫。花生根结线虫会阴花纹的背弓扁平到圆形,弓上的线纹在侧线处稍有分叉,并通常于弓上形成肩状突起,背面与腹面的线纹通常在侧线处相遇并呈1个角度。近侧线处的一些线纹分叉,短且不规则。③爪哇根结线虫。爪哇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具有1个圆而扁平的背弓,有把花纹分成背区和腹区的明显的侧线,无或有很少线纹通过侧线。(2)特性。根结线虫行孤雌生殖,每头雌虫可产卵300~600粒。南方根结线虫在湖南、浙江红麻上1年发生4代,最适温度25~30℃,高于40℃、低于5℃都很少活动,55℃经10分钟致死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1)越冬。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和幼虫在病残体中越冬。气温回升到10℃以上时,线虫开始活动。在田间主要借助流水、人、畜以及农具携带病组织或病土进行传播,带病的土杂肥及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可传播根结线虫。雄成虫可以在土壤中自由行动,雌成虫不能活动,固定在根部虫瘿内为害。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,2龄后离开卵块,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。(2)生活史。卵经过胚胎发育,在卵壳内形成初龄幼虫。幼虫蜕第1次皮后,从卵壳中孵化出来为2龄幼虫。2龄幼虫期是侵染阶段,未侵入寄主并寄生以前的2龄幼虫又称侵染幼虫。它离开卵块后,在土壤中活动。开始活动没有一定的方向,当移动到离根几cm处,由于受根分泌物的引诱,便向根尖移动。2龄侵染幼虫常在根冠上方用口针穿透根的表皮细胞而侵入根内,开始在没有分化的根细胞间移动,定居下来后,虫体在皮层内,其头部插入靠近细胞伸长区的中柱,进行取食。根结线虫取食时,其分泌物使根部细胞加速分裂和增生,形成多核的巨形细胞和瘤状虫瘦。幼虫初期无雌雄分化,侵入寄主后的寄生幼虫逐步分化为雌雄,至第4岭幼虫期两性分化明显。第4次蜕皮后变为成虫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田间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。最适土壤含水量为50%~70%,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根结线虫发育和侵入。砂质土壤及连作田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(1)农业防治:重病田实行轮作,可与水稻、小麦、甘蔗、高粱、玉米、芝麻等作物轮作1年以上,以稻麻轮作效果最好。收麻后清除病残和杂草,集中烧毁,破坏线虫的主要越冬场所。深耕改土、合理施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有条件地区对地表10厘米或更深土层淤灌几个月,可起到防止根结线虫侵染、繁殖和增长的作用。(2)化学防治:必要时穴施10%力满库GR,用量为75kg/hm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