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蔬菜(甘蓝类) > 青花菜 > 青花菜黑斑病
青花菜黑斑病
英文名
Broccoli black leaf spot
异名
青花菜黑霉病
简介
青花菜黑斑病是青花菜的一种普通病害。各地均有分布。近年在一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60%左右,发病较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100%。
详细资料
为害症状
[为害症状]主要危害叶片、茎、叶柄。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,初为水渍状小点,后发展为褐色至黑色小点,温度高时病斑迅速扩大为灰褐色圆形病斑。在潮湿条件下,病斑较大,直径5~30mm,病斑有黑色霉状物,叶片病斑多时,会汇合成大斑。叶片病斑发生很多时,容易变黄早枯。一般在生长中后期,如遇连续阴雨天气,或肥力不足,则发病严重。茎和叶柄染病,病斑长梭形,呈暗褐色条状凹陷,具轮纹。
病原物
[病原]病原为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 (Schweinitz)Wilts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(1)形态。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状,棕褐色,具横隔3~10个,纵隔0~4个,分生孢子链生,常8~10个连成一串,大小(15~90)?m×(6.25~17.5)?m,嘴胞短,色泽较深。(2)特性。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~40℃,适温为28~31℃,菌丝生长适温为25~27℃。
侵染循环
[侵染](1)越冬与初侵染源。病原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、土壤中、采种株上以及种子表面越冬,成为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。(2)传播特点。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,萌发产生芽管,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。环境条件合适时,病斑上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,田间借风雨传播,重复侵染,蔓延为害。
发生因素
[发生规律](1)发病时期。南方多发生在3月份及10~11月份。北方多发生于5~6月份及秋季。(2)气候因素。在温度为17~25℃的高湿条件下易发病。特别在连续阴雨时最易发病。(3)栽培因素。肥料不足、生长衰弱、管理不善发病重。
形态特征
生活习性
防治方法
[防治](1)种子处理:用50℃温水浸种20~3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,晾干后播种。用种子量0.2%~0.3%扑海因拌种,也可用根腐灵2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。(2)农业防治。采用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。及时做好清园工作,清除病残体。种植地块要求排水通畅;土壤要进行深耕翻晒,定植地筑成深沟高畦,沟深30cm,在秋季雨水多时可起到排渍作用。15m宽的畦栽2行,适当增加株距,有利于通风降湿。保护地栽培,当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,白天20~25℃,夜间12~15℃,相对湿度高达80%以上,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。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,尤其是定植初期,闷棚时间不宜过长,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。(3)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喷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200倍液,或50%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,或2%农抗120水剂 200倍液,或50%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,或80%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。结合防治细菌性病害,还可选用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~800倍液喷雾,隔10~15天喷1次,根据病情防治1~3次。保护地栽培在发病初期每亩喷撒5%百菌清粉尘剂 1kg,隔7~9天1次,连续防治3~4次。也可用45%烟剂百菌清或15%烟剂速克灵,每亩200~250g熏一夜,次日清晨及时放风排烟。